会理县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来源: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2016年11月18日 【打印】【关闭

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川办发〔2014〕8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9月19日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结合四川发展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按照“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文化传承、科技支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切实提高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发展活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推进“两个跨越”提供坚强支撑。

  到2017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到2020年,力争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领军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将成都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基地,将我省打造成西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高地、艺术品市场中心,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需求的应用设计和文化内涵开发,进一步提升实用功能和审美性。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专业化设计和定制服务,提高设计制造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鼓励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建立工业设计项目合作开发与应用的产学研销联盟。建立区域性的酒业、家具、服装、制鞋、家电、装备等创新设计示范基地。加强数字设计与工业软件在产业改造升级上的合作,推动数字设计产业从单一产品设计提升为品牌整体形象设计,从整体形象设计提升到整体设计解决方案。鼓励制造企业开展体验、展示、博览、文化集聚区等新营销模式的推广运用,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全过程。

  (二)提升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水平。以成都为中心,加快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推动实施国家级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培育扶持一批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网络电视、数字音乐、数字影视和数字出版等业务,全面普及推广“数字家庭”,推动数字出版与智能终端相结合。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加快广电媒体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电影电视与科技融合,积极探索多种制片生产方式,大力推进集团数字化改造。以数字化带动出版业现代化,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产品和品牌。加快发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数字文化内容产业,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巩固提升手机游戏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三)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安全集约、生态环保、传承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完善优化功能,提升文化品位。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规划水平和设计品质,合理发展各类艺术园区,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强化创意设计理念,丰富文化元素,提升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居民点建设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提升城乡居民宜居水平。完善建筑、园林、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重视对文化内涵的审查。鼓励装饰设计创新,突出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引领装饰产品和材料升级。

  (四)加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整合发掘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开发熊猫文化、藏羌彝文化、古蜀文明、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大香格里拉、大九寨、大峨眉、大成都、大熊猫等旅游品牌。充分利用重要经济带、文化与自然遗产等平台,精心打造流域文化旅游线。鼓励打造文化创意商圈,运用创意和设计促进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村镇发展。加大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强化旅游产品的区域特色和商品价值,鼓励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与旅游资源整合。支持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形成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加快智慧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创新,支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鼓励发展积极健康的特色旅游餐饮和主题酒店。

  (五)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设计,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加快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农产品专业市场、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场地、特色农产品观光走廊等建设,打造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为一体的新农村营销体系。强化农副产品的地理标志,引导农业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转型。支持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馆(园),推进特色农产品文化宣传交流。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扶持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保护。鼓励农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六)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培育运动健身休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繁荣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培训业,加快形成体育健身服务产业群。依托各地自然人文资源和节庆活动,加快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服务项目,建设运动休闲类体育产业基地。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开发或与文化创意及设计服务企业合作开发体育衍生产品,打造体育文化品牌。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探索和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带动体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用品、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产业发展,形成以赛事聚集产业要素和体育服务的新格局。着力构建成都体育产业龙头发展极,打造乐山、眉山、德阳、绵阳特色体育培训、赛事培育产业带和甘孜、阿坝、凉山、攀枝花、雅安户外运动产业带,培育川南、川东、川北全民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产业区。

  (七)强化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影视、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板块,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传承、开发、创新相结合的理念,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项目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创新体系。培育和壮大文化消费群体,以文化消费市场的建立推动创意与制造、创造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推出更多高品位、高水准的文化创意精品。

  三、重点工程

  (一)设计创新与品牌塑造工程。以成都、德阳、绵阳为重点,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四川自主品牌,提高汽车、飞机、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的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推动生活日用品、数字产品、食品、家用电器等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重点发展基于数字化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外形外观及包装设计、工业模型与模具设计以及广告和平面设计等数字设计服务业。建立健全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龙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为骨干,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为基础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二)数字内容双向融合工程。以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四川)振兴基地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成都、绵阳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建立动漫素材库和作品展示平台、影视动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数字化影视娱乐传播平台,构建国家级电子竞技中心,加快“宽带四川”建设。推动建立高技术服务业专项支持数字内容领域项目的长效机制,支持建立数字内容生产、转换、加工、投送平台,形成一批四川原创动漫游戏精品和新媒体文化产品,发展一批新媒体渠道和运营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

  (三)优化人居环境工程。以文化创意、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为引领,充分发掘四川文化元素,注重人文城市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品味和人居环境品质有效提升。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建筑设计理念,推进技术传承创新,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示范城市、集聚区、新型城镇和文化品牌效应明显的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

  (四)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工程。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景区文化创意引领、特色文化旅游村镇提升、旅游演艺精品打造、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智慧文化旅游促进等五大专项计划,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配套设施齐全、文化品味较高的文化旅游区,重点建设好“一中心三带五区”(成都文化旅游中心,三国文化旅游带、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带,康巴风情文化旅游区、藏羌文化走廊风情旅游区、攀西阳光彝族风情旅游区、嘉陵江流域“巴文化”旅游区、川南苗僰文化和夜郎文化旅游区),加快形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省旅游局牵头)

  (五)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以产业基地为基础、创意农业为手段、农耕文化为精髓,促进文化创意与优势特色农业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重点推进一批功能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项目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农业废弃物的功能转化和再生利用,积极制作实用品或农业工艺品。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艺术村落,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品牌,建设一批省级示范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农业厅牵头)

  (六)休闲体育拓展工程。加快发展运动健身休闲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加大扶持体育用品制造与流通业,逐步完善体育相关经营产业,培育壮大成都、乐山国家体育用品制造与流通产业园,甘孜、阿坝登山基地产业园,峨眉、青城武术健身养生产业园,攀西阳光体育产业园等。发展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体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四川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有较强竞争力的体育产品和品牌,产生一批从事体育产业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建立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户外运动、冬季培训为特色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省体育局牵头)

  (七)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工程。推动文化创意设计向各行业各领域拓展和渗透,实现生产、制作、传播、营销全过程的融合。以体验聚集区、剧场、广场、专业市场等营销场地为基础,提升川酒、川菜、川茶、川剧、蜀锦蜀绣、羌绣、绵竹年画、西部音乐等一批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具有典型区域特征、民族文化特征的文化旅游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文化厅牵头)

  (八)融合发展集聚区建设工程。以成都为核心,依托现有的东郊记忆、红星路35号、蓝顶艺术区、浓园国际艺术村、九寨沟演艺群、绵阳126文化创意园等各类重大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开发区、孵化园等特定区域,鼓励引进国际知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机构和先进技术,促进各类园区基地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功能区建设,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和设计园区创建省级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厅牵头)

  (九)融合发展平台打造工程。鼓励通过相关商会、协会、研究团体搭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内及产业之间交流平台。鼓励各地根据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和文化产业优势与特色举办有特色的展会。鼓励发展授权业等新业态,鼓励引进国际知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机构,提升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水平。依托文化产业相关中介组织,推动四川省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西部动漫游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厅牵头)

  四、保障措施

  (一)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活跃知识产权交易,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及时登记、申请、注册知识产权。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侵权违法黑名单制度。培育和扶持地方代表性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品牌。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成立战略联盟,推行知识产权集群式管理。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强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意识。建立和完善专利申请、商标申请、软件登记绿色通道。

  (二)加大人才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纳入全省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链,开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相关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实训基地,将具有四川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扶持和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训新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支持有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和省级各类引智项目计划,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文化创意和设计人才及创业团队。健全符合创意和设计人才特点的使用、评价和激励体系,落实股权激励政策。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落实《若干意见》中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度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支持范围。同时,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也要将涉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作为重点支持范围。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展。采取给予金融机构票据承销奖励等方式,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总行争取更多信贷资源,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出版发行、影视、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的内在特点,开发设计特色信贷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进行市场细分,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创新还款方式,积极探索开展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多种担保方式。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鼓励企业利用好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探索设立专业文化产业保险组织机构,促进文化产业保险发展。加强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四)优化融合发展环境。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重点,进一步打破部门、行业、区域藩篱,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评估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确需保留的,要精简审批流程,严控审批时限,公开审批标准,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落实国家出台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提高用地保障和服务能力。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严格限定在广告媒介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费。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资助创业孵化,积极扶持从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经营活动的中小微企业。

  (五)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建立由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的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联动,定期评估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适时组织督查,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省直相关部门要按照重点任务分工制定细化措施,编制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策引导和支撑体系。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意和设计的良好氛围。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核算和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发展。各地要结合实际,编制具体方案或专项行动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川公网安备 51342502000015号

电话:0834-5622691 | 郑重声明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主办 建议您使用IE6.0以上的版本
会理县政府法律顾问:刘福兵 蜀ICP备06014167号